携带大量粉尘的炽热粘性工艺气体,以及有色金属冶金中的不同的熔化工艺和焙烧工艺,对本公司的余热和气体冷却系统构成了主要挑战:
- 余热锅炉的布置
- 加热炉几何形状的问题
- 在考虑结垢风险的条件下确定热传递
- 锅炉布置中的废气路线安排
- 确定辐射加热面和对流加热面
- 选择可靠的加热面清洗系统
携带大量粉尘的炽热粘性工艺气体,以及有色金属冶金中的不同的熔化工艺和焙烧工艺,对本公司的余热和气体冷却系统构成了主要挑战:
铜和镍的闪速熔炼浓缩物在带反应竖炉的加热炉中生成(奥托昆普闪速熔炼工艺)。在一台专门的余热锅炉中冷却工艺气体。通常在一台转化炉中进一步处理冷却产物。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工艺下游的卧式余热锅炉由一个辐射室(气体在其中被冷却至600℃-800℃)和一个相邻的对流段(对流加热面安装于其中)组成。
余热锅炉配备膜式壁、隔墙和管束加热面。为避免余热锅炉中发生腐蚀,通常将水/蒸汽侧的操作压力设置在40巴至70巴之间。
这能保证锅炉表面的温度显著高于硫酸的露点,这是因为工艺气体中可能存在SO2/SO3。
为了保证温度不超过下游过滤装置的最大允许气体温度,欧萨斯提供一种获得专利的高效清洗系统(锤打系统),用于清理锅炉表面。
另一种闪速熔炼工艺是铅冶炼的基夫赛特工艺。利用两台余热锅炉将工艺气体冷却至大约350℃,其中一台位于熔炼炉上方,另一台位于电炉上方。
每台锅炉的辐射室都由两个竖炉和一个水平对流段组成。气体出口典型温度为350℃。
成功处理熔炼条件下的锅炉热膨胀,是最大限度提高运行时间以及避免泄漏的关键因素。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减小锅炉侧的水平力的挠性摆锤式支架,可以达到上述目标。
在整体设计中也考虑了易于维护的问题;可以通过容易接近的锅炉顶部进行维护。
在回收铜、镍、铅、锌和锡的熔池-喷枪(bath-lance)熔炼工艺中,温度为1,200℃至1,550℃的工艺气体被直接输送至余热锅炉中。通过冷却废气,将来自熔相(molten phase)的粘性粉尘的温度保持在低于粉尘开始变软的温度的那个安全温度范围内。
按照整个装置的设计,在一台双程立式锅炉中将工艺气体冷却至600℃-900℃,或在一台三程立式/卧式锅炉中将其冷却至大约350℃。在余热锅炉中将粉尘部分地分离出来。
在一个囊式集尘室或一台静电除尘器中进一步分离粉尘。如果未使用饱和蒸汽,则可将粉尘浓缩在一台安装在汽包上方的空气冷却的冷凝器中。
当在熔炉中处理循环材料时,可以设置较低的蒸气压力和蒸汽温度,因为酸露点较低。
也可以利用具有均匀和光滑表面的特殊管壁,设计加热炉和余热锅炉之间的管接元件,以便能够利用欧萨斯的专门的锤打清洗系统,更加容易地清除积聚物。
也可以利用具有均匀和光滑表面的特殊管壁,设计加热炉和余热锅炉之间的管接元件,以便能够利用欧萨斯的专门的锤打清洗系统,更加容易地清除积聚物。
欧萨斯的熔池喷枪炉解决方案的另一个专长,是对炉顶冷却系统采用蒸发器设计。
这个蒸发器系统集成在锅炉的水/蒸汽回路中,在高于露点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因此使用寿命比常规水冷系统的使用寿命长。另外,可以更加容易和更加迅速地更换炉顶。
在立式锅炉的最高点处有一个泄压挡板,它能将工艺气体压力波动限制在低于一个最大值。
在熔池喷枪冶炼技术中,通常用水冷夹套包围砖衬加热炉和排烟罩。欧萨斯提供一种集成至余热锅炉的蒸发系统中的加热炉和排烟罩冷却系统。
这些组件被设计为气密焊接膜式壁。为了防止膜式壁承受过大的热负荷,膜式壁上配备了螺柱,可以将一个可铸薄层连接至所述螺柱上。这些组件的使用寿命与锅炉压力组件的一般平均寿命相符。
相比之下,最初的水冷构造的砌砖工程,需要每年重做衬里至少一次。采用欧萨斯建立的工程设计概念,可以显著缩短停工时间,从而显著提高生产能力,保证整个装置更加经济。
在流化床中对锌、黄铁矿和铜精矿进行焙烧。欧萨斯提供用于这种工艺的余热锅炉,包括流化床的盘管。在欧萨斯锅炉中将粉尘含量高(可达400 g/Nm3)的焙烧炉的高温气体(温度为800℃至1,000℃)冷却至大约350℃。
通常,这些锅炉都配备冷却的管壁、蒸发隔墙以及对流过热器的隔墙。由于工艺气体的成分以及对应的粉尘特性的缘故,只能利用高效加热面清洗系统才能实现余热锅炉的稳定运行,使用所述加热面清洗系统,无需整个装置进行停工维护。
欧萨斯的锤打系统已被证明是一种清理锅炉加热面的非常成功的方法。